作者:猫眼
对港剧而言,二十集算短篇,三、四十集为中篇,超过半百则为长篇,不过刚好五十集篇幅的,却是几乎没有。《金装四大才子》居然是52集,记忆里十几年前的《义不容情》是四十集的,前不久才发现正好是五十集;而后来篇幅长度为50集的,大概只有《刑事侦缉档IV》了。
在网上流传甚广的
《港剧收视理析》文中提到过,1999年三四月,无线《刑事侦缉档案IV》大打偶像牌,全体总动员,花费数十万大搞海陆空巡游及首映宣传,以期对抗当时亚视的《纵横四海》,但效果并不明显,最高收视仅得27点,而《纵》剧取得了16点。该文作者Cecilia对两部剧都无好感,却同意“收视不足以代表一切,但至少可以说明民心。”catzhou对此话颇不以为然,TVB的《追日者》《第三类法庭》等剧在港收视都不好,但猫眼中两剧的水准远在一些高收视的港剧之上。《刑侦IV》之前的刑侦系列1-3部,造就了一对港剧经典屏幕情侣陶大宇和郭可盈,众所周知,陶大宇号称师奶杀手,在香港的主要观众群可想而知。而《刑侦IV》在内地的知名度远不如前面三部,只不过是因为前面几部刑侦系列曾改名《无敌先锋》《香港警察》之类的剧名在电视台播出过,但网上讨论甚酣的,却不是电视台播过的前面三部,而是仅通过网络和VCD店流传的《刑侦IV》,而上网又喜欢港剧的,以年轻人和心态年轻的人为主,因此所谓收视的“民心”,其实是收视调查的对象大有关系。
Catzhou没有看前面三部《刑事侦缉档案》,可能是因为看陶杀手不顺眼,可能是因为不适应电视台播出时的画面,可能是因为与前面三部无缘,总之没看过就不予置评。所有拍续集的影视作品,后续者鲜有超越前作的,《刑侦IV》,事实上所有人物都与前作无关,只不过是题材相同、借了“刑事侦缉档案”这一品牌剧名而已,如同《烈火雄心2》之续第一部,都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续集。无论算不算续集,作为一部港剧,《刑侦IV》是优秀的,五十集的篇幅结构完整,情节设计巧妙动人,人物角色个性立体,catzhou断言,《刑侦IV》可谓近几年来优秀港剧的典范之作。
一、案情和感情
Catzhou没有看过《柯南》《金田一》之类的动画片,对侦探小说也无涉及,所以对《刑侦IV》的案情设计可能是眼界不高,所以没什么意见。大部分案子,几乎都能猜到谁是凶手,哪怕编剧故意把破案的线索都引到一个并非凶手的嫌犯身上,这一点可能是因为对TVB的演员都太熟悉,每件案子的发生,出来客串的就那么几个人,像吴美珩、滕丽明、魏俊杰、张兆辉等,猜到凶手是必然的,观剧的重点无非和江子山、徐飞等一起寻找证据、案情重演的过程。老实说,这样看是没有愤懑的,不像看时装长剧,明明知道某人是反派,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剧中的好人受骗。不过有几件案子,如果不是事先知道剧情,倒也难猜到真凶,比如姐弟杀父案、七个证人案。剧中案情有没有模仿、借鉴甚至抄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刑侦IV》中的每一个凶手,都有令人同情、甚至感动的一面,人性的复杂反映得不可谓不深刻。而每一个案子涉案人员,或多或少都和剧中主要人物扯上关系,这一点可能很不现实,很难想象现实中人如何承受得了身边亲人朋友在一年之内接二连三的生离死别。不过编剧如此安排,却是为了让剧情更加的集中,必竟剧集不是现实生活,更何况,长达五十集的篇幅,很多案件互有牵连,可以显得结构严谨、人物关系分明、风格统一。值得一提的是,剧中处处埋下伏笔,当看到四十几集还有前面二十几集就埋下的伏笔时,有点像看到金庸小说中前后呼应的情节时的精彩感觉。
还是比较同意《刑侦IV》的经典意义不在于它的案情,而在于它的感情戏。每一个案件背后的感情故事是不用说了,两个男主角,分别一拖二的感情,可能老套了点,但编排、处理得相当有戏,让人无法释怀。江子山感觉到唐心对已暗生情愫时,徐飞问起,他说“我们无法控制别人,只有控制自己”;武俏君知道徐飞心里一直有个结,那就是芊芊,她说“我知道可能我在你心里不是占第一位的,这不要紧,只要你知道你在我心中是最重要的”;文婉兰在绝望之中说,“有些事情,变了就是变了。爱一个人,不是为了和他在一起,而是希望他能够幸福”。大抵如此的感情,不禁叫人感慨。中国人的感情,传统上还是趋于理性的,《刑侦IV》里的男女也无例外,道义和责任,让感情背负太沉重的东西。不过整体感情基调虽然抑郁,却也有积极的一面,比如Miss武有一句台词“珍惜眼前人”,江子山也不断领悟“做人要向前看,不能回头”。观剧的时候感触颇多,对着键盘倒K不出来了,也罢,待以后想起再补充。
二、叙事策略和人称视角
破案+言情,这种套路算不新鲜。《刑侦IV》在这方面,把握的相当之好。徐飞的前任女友、无故失踪三年的芊芊是一条由始至终的线索,而徐飞和武俏君之间的发展,又是紧紧连着一件接一件的案情的。这一条线,明显比另一条感情线,江子山、唐心如、文婉兰之间的纠葛,要设计、处理完美得多。基本上,五十集的篇幅是三集一个案件,然后插一集叙述主要人物感情发展,如果这样,倒不令观众生厌,但三十集之后,有时插了两三集而没有相关的案子发生,这就为人所诟了,怎么说看名字,还是破案为主的剧。
电视剧的人称和视角,一般为第三人称,港剧里,其实也多次试用介入剧中人的第一人称,及用剧中人的视角来看剧中事。比如《大时代》里,镜头就借方展博的视角来看小犹太阮梅,又借龙纪文的眼光来看方展博;《笑看风云》也一样,以包文龙的视角来看林贞烈,以黄蕾的视角来看包文龙,这种表现镜头的手法让观众很有代入感。《刑侦IV》中也有这种表现人物的手法,但主要的只有一例,即前期以武俏君的视角来看自闭症的徐飞,很明显的,表现江子山这个人物,就没有用这种手法。
三、演员和角色
很奇怪网上很多人对《刑侦IV》里的人物,尤其是女角,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比如喜欢武俏君的就排斥梁芊芊,等等。Catzhou则不然,喜欢所有的男女主角,尤其是四个女子,宣萱的武俏君,向海岚的梁芊芊,佘诗曼的文婉兰,李珊珊的唐心如,唉,每一个都是悲剧人物,让人怜爱,是不是有点像红楼梦中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呵呵。
看来猫眼看港剧个人最爱人物列表中,宣萱的角色要改为武俏君了。《宠物情缘》和《刑侦IV》一样,1999年的剧集,有人说看过刑剧再看宠剧是很不习惯的,的确如此,catzhou则是看过宠剧很长时间后再看刑剧,没有习不习惯的问题,但也很讶异两部剧古宣配的不同风格。如果说刑剧中宣萱的角色有些不完美的地方,那就是显老了,这个大嘴花旦怎么看也不是十分美女,但凭借一路演来的剧中角色魅力,吸引了catzhou的目光。
《刑侦IV》里有三位港姐,佘诗曼向海岚和李珊珊,巧得很,前面三部刑侦也有三位港姐参演,郭可盈、郭蔼明、陈法蓉,catzhou想想这香港小姐,无非就是香港电视小姐了,可惜成为花旦的不多。网上很多人都说看佘诗曼不顺眼,其实catzhou在《刑侦IV》里初看此女,也觉得无甚眼缘,剧情一路发展下来才觉得偏见对她未免不公,评心而论,文婉兰的角色塑造得很见深度,性格反差远比唐心如要复杂。个人认为佘诗曼在新倚天中周芷若的角色也塑造得很好,尽管珠玉在前,如果不是新倚天整体上差强人意,她也未必就输给前人。此外,佘诗曼在《十月初五的月光》和《茶是故乡浓》中的角色,听说也很不错。
两位男主角,形象上是不必多言,都是偶像派了,表演也有不落痕迹的自然,古天乐的几场泪戏,有假有真,想必不少MM会心动;而陈锦鸿在唐心如死后那一集的表现,更让人心悸,说不出的悲凄。主要还是角色本身派得好,现实中如有江子山和徐飞这样性情的人,都是男人的典范,呵呵。
突然想插一句题外话,有人说TVB不会重用亚视过来的人,不知这个“重用”作何理解。至少陈锦鸿在TVB就派到很多重要剧集、塑造了不少经典角色。至于他还是选择离开TVB,我想对他自己和观众,都很可惜。可能TVB在片酬方面吝惜到让人无法忍受,但在选角方面,有是有,公认的失误却是不多。如果catzhou是一个喜欢演戏的人,会选择留在TVB,呵呵,可能是坐着不知站着的腰疼。
至于剧中其他人物,邵美琪、陈秀珠、苏志威等,篇幅有限,不再详谈。
四、台词对白和配音
关于台词和配音,网上也有篇流传甚广的文章,是中国配音网斑竹法兰写的观剧笔记。推荐喜欢刑侦IV却没看过此文的人一定要找来看看。Catzhou在此仅对台词对白作简单的观感。港剧台词在生活化、戏剧化上完美结合的风格,可谓独树一帜。记得十年前看《义不容情》,还是无知少年的catzhou就深深折服于剧中似乎浅白、却直入人心的台词,而《刑侦IV》继承了优秀港剧台词的风格,再加上剧中人武俏君心理专家的身份,除了一些分析心理的语言,某些一语双关的台词更令人叫绝。港剧有一个为人所诟的地方,就是剧中很少念及中国的古诗,但假使以优秀的台剧台词来比较优秀的港剧台词,之间的差别,宛如言情小说界台湾的琼瑶和香港的李碧华之间的差别。
五、背景音乐
除了那首好听的英文歌曲《Big Big Girl》在剧中充当配合人物心情变化的背景音乐,《刑侦IV》还有两首贯穿全剧始终、叫不出名字的曲子极其重要。可怜catzhou见识有限,无法听出是何种乐器演奏;可怜catzhou笔力不及,无法用恰当的词汇来形容曲风。一首曲子的风格类似俄罗斯风格,大部分用在江子山、唐心如、文婉兰这些人物的活动时间;另一首则是徐飞和武俏君的专用背景曲。前面四十五集,你甚至不用看画面,一听背景音乐就可以猜到此时出场的人物会是哪一对。最后五集,因为剧情发展的需要,所有的背景音乐全部为俄罗斯曲风的那一首,故事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下给人的感觉过于抑郁和伤感,欲哭无泪。可能是近年来看喜剧片太多,《刑侦IV》的这种有时候让人会心一笑、有时候让人鼻头一酸、整体上抑郁和伤情的港剧风格,才让catzhou对此剧有高度评价吧。
2002.09.11